膨胀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膨胀阀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业内称南北车整合只是时间问题担心垄断铁总

发布时间:2021-06-17 18:52:41 阅读: 来源:膨胀阀厂家
业内称南北车整合只是时间问题担心垄断铁总

业内称南北车整合只是时间问题 担心垄断铁总反对

业内称南北车整合只是时间问题 担心垄断铁总反对2014/10/15 09:25每日经济 扫描分享到好友或朋友圈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好友 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俄罗斯访问的李克强总理,13日见证了中方与俄方签署包括高铁项目备忘录在内的近40项重要合作文件,再次将中国高铁出海大战略推向高潮。这已经不是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扮演“高铁推销员”。但与以往不太一样的是,中国的高铁列车制造企业中国南、北车高层,也首次随同总理出访。这被视作是高铁出海从“战略布局”到“战术推进”的升级。

不过,面对国际巨头激烈竞争的中国高铁,尤其是以南北车为代表的高端铁路装备制造,是更适宜联合一致抱团出击?还是继续单枪匹马厮杀?由此也引发了南北车合并猜想再度升温。

2000年,因为当时的铁道部被批评是计划经济最后的顽固堡垒,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分拆改革,南北车从此一分为二。分家14年,南北车兄弟成绩斐然,但也走到十字路口,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不断,加之高铁出海的国家战略需求,合并传闻呼声四起。近日,《每日经济》经过多方采访,试图从历史因素、现有产业结构、公司竞争等层面剖析南北车分合下的利弊之争。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现有形势下,从国家利益以及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国际发展大格局来看,南北车合并,即便不是最优解,也是次优解易卸易装。而大局之下,强调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亦需借助行政的整合力量。

《《《

历史沿革

分家14年销售收入扩大10倍老铁路人回忆南北车往事

9月初,一则“国资委[微博]暗推南北车整合”的消息引发的中国南车(601766,SH)、中国北车(601299,SH)的双双停牌。

这不是南北车第一次被传合并,但相较以往任何一次澄清,这一次南北车比任何一次都显得慎重。复牌公告中,除了双双否认并未上报有关合并方案给国资委之外,两者一改此前坚决否认的态度,统一公告称:“央企重组整合相关事宜由上级有关部门决定,目前公司控股股东未接到有关文件。”但由此引发的外界猜测反而愈加汹涌。

从以前的一家人,到分家14年各自打拼,有竞有合的南北车截至2013年底的销售收入,均已从最初的百亿元递增到近千亿元,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轨道交通装备销售的排名前列。

硕果之下,合并传闻究竟源起何处?难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传闻的虚实真假,所谓“不忘初衷,方得始终”,这就首先要从南北车的分家史说起。

南北车的前世今生

提起南北车的分家往事,时钟一定要拨到涉及原铁道部下属五大公司统一脱钩铁道部的重大重组年——2000年。一位亲历南北车拆分、又长期在机车车辆工作的资深业内人士(以下简称老铁路人)告诉《每日经济》,正是在2000年的那次重大重组中,南北车的前身——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公司”),与原铁道部所属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通信信号总公司全部完成与铁道部脱钩。

由于中车公司是唯一担心会造成垄断的企业,在2000年9月经批准,中车公司又一举分拆为两家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南车和北车,不再由铁道部归口管理。

不过,当时南北车的拆分也并非一蹴而就。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底,中车公司下属2个集团公司、33个工厂、4个研究所,总资产258.7亿元人民币。资产如何分配,班子如何调整,一度成为当时最头疼的问题。

“当时最终的方案就是以长江为界,原则上要求分家后的两家实力相当、品种齐全,拆分时要考虑‘肥瘦搭配’。”上述老铁路人表示,“也正是因为涉及到两大集团分家的根本利益,在‘肥瘦搭配’下,就出现了比如地属长江以北的北京二七车辆、昌平机车车辆机械厂划归南车的现象。”该人士举例,当时一分为二的两个班子,同时在总部展开了拼命拉人、秘密拉业务骨干的激烈争夺。

“当时方案很仓促,几乎不容讨论,从听到风声、定方案、到真正划拨分离,也就半年多的时间。”上述老铁路人回忆。

如此,又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直到200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2002年7月,新的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终于在北京举行了正式揭牌仪式。

据了解,拆分中车公司主要根据“构建竞争主体、避免重复建设”的精神。南车集团新任领导班子在当时的挂牌仪式上表示,国家将原中车公司分立、重组为两大集团公司,目的就是要构建机车车辆行业平等竞争的格局,促进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装备和服务。

随着南北车的正式拆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发展史上的最大的一次重组画上了句号。

14年销售收入扩大10倍

带着分家之初 “构建竞争主体”的期许,分家后的南北车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上都各自铆足了劲。“我们当时的工作压力都非常大,一心想着怎么把技术搞上去,好在竞争中超过对方。”上述老铁路人回忆说。

经过十余年发展,南北车无论从科研技术突破、市场规模等都不相上下。如果从最初鼓励南北车分家的初衷来看,基本已经达到预期。中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了南北车“双寡头”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黄金十年”。

据《每日经济》梳理,通过持续不断地引进消化、加快铁路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化,目前南北车已经形成了时速200~38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编组形式,包括CRH2A、CRH2B、CRH2C、CRH2E、CRH3、CRH3A、CRH5、CRH380A(L)以及CRH380B(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L)等全系列的高速动车组产品。同时,最新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也正在积极的研制推进之中,就在今年9月,相关设计方案已经通过评审。

从销售规模来看,在2012年的一次媒体专访中,时任中国南车董事长的赵小刚透露,2000年,中国南车刚成立时销售收入仅103亿元,且几乎百分之百来自唯一客户——铁道部。刚成立的中国北车当时境况和南车不相上下。

而据数据显示,南北车2013年已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78.9亿元和972.4亿元,接近两家公司刚成立时候各自收入的10倍。据了解,南北车所定2015年的销售目标都在1500亿元左右。在总收入中,通过发展新产业拓展的 “路外市场”(铁道部以外)所占比重也都已达到了5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德国著名咨询公司SCIVerkehr公司2013年公布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年度排名,中国北车2012年新造机车车辆营业收入继续位居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榜首。其中,近5年中国北车的电力机车、地铁车辆和铁路货车销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也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南车则紧随其后。在资本市场上,中国南车2008年就实现了“A+H”整体上市,中国北车在2009年A股上市之后,今年上半年同样完成了H股上市。:Eason

首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尾页本页阅读全文|收藏本文文章关键字中国南车 中国北车 高铁中国南车主型风电叶片首获国际权威认证近日,从中国南车株洲所获悉,我国南方最大的风电叶片制造商南车时代新材公司研制的王牌产品TMT2..8型风电叶片正式通过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 SüD)A级认证。TüV SüD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拥有国际权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业内,是“安全、可信,可靠和公正”的代名词,此次南车时代新材通过其权威认证,意味着该型风电产品可以为世界上任何风电整机企业提供关键配套,为后续在国际市场的开拓迈出了坚实一步。据悉,认证过程中,TüV SüD对南车时代新材研制的风电叶片的载荷、叶片及零部件结构强度等多项重要指标进行了严格测试,对全尺寸叶片样片进行了苛刻的型式测试,并对公司风电叶片生产过程进行了全程的跟踪监督,最终各项数据达到了A级认证要求。南车时代新材2007年开始进军风电叶片产业,经过7年的发展,该公司累计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项目7个,取得25项国家专利,自主研制十余款不同型号的风电叶片,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形成独立自主研发体系的风电叶片企业,可满足不同风力级别的市场需求。同时,该公司拥有近千亩的专业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能超过2000套叶片的制造能力。[详细] 10:03

50多国与中国南车就“高铁合作”接触沟通据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2日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中国南车研制的中国高铁代表车型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亮相正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42届世界博览会。中国南车称,全球有50多个国家与该公司就高铁合作进行了接触,其中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包括美国、巴西、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罗马尼亚等高铁潜在市场。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曾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486.1公里时速的世界高速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详细] 10:43

中国南车研制高铁CRH380A亮相米兰世博会2日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中国南车研制的中国高铁代表车型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亮相正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42届世界博览会。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6万公里,在建规模超过1万公里。高铁的开通还带动了区域经济贸易往来,释放了经济活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中国高铁的发展成就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关注。中国南车称,全球有50多个国家与该公司就高铁合作进行了接触,其中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包括美国、巴西、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罗马尼亚等高铁潜在市场。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是中国高铁代表产品,曾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486.1公里时速的世界高速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截至目前已安全运营超过3亿公里。2010年通过了美国戴维斯律师事务所以及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检索,检索了900多项关于高速列车的专利。此次由中国航天、中国南车、中粮集团等企业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馆,以“海天绿地、丝路锦带、点点相聚、美美共享”为主题,在米兰世博会上展现中国企业的独特风采。[详细] 09:29

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 中国南车将吸收合并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日前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核准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核准中国南车以新增约111.39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北车,《批复》有效期为12个月。按照4月28日的收盘价计算,中国南车总市值超过4300亿元,中国北车的总市值超过4000亿元,两家公司的总市值在8400亿元以上,合并后的新公司有望跻身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榜前列。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公司的主业都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分家的初衷是形成按南北地域划分的业务竞争关系。但随着业务发展,这种区域划分已不存在。两家公司在国际市场出现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行为,削弱了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华安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晓磊认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车”合并,有利于中国高铁资源整合,减少内部价格竞争,加强技术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携手“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从去年年底发布南北车合并公告,到正式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复,可以看出支持高铁制造企业整合的决心,这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充分反映,相关板块股票的走势比较强劲。”杨晓磊说。光大证券研究员陈佳宁认为,近期我国铁路建设投资提速,动车组等产品需求旺盛。受国内铁路投资增加、海外订单增长的推动,南北车的利润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两车”合并将带来降本增效,提升长期盈利水平。此外,两家公司合并后通过研发、市场等资源共享,重复投资得到避免,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改善。“预计两家公司在整合初期可能产生一定的磨合成本,但整合完成后,将有效避免互相竞争压价对利润率的影响,产生资源集聚的放大效应,提升新公司的盈利水平,从而充分保障国家利益。”陈佳宁说。[详细] 09:30

中国南车:以创新打造高端制造的“中国品牌” 阳春四月,滨城宁波。一辆18米长的快速公交车驶入公交站台,车门打开,车辆顶部伸出一根“辫子”,搭上充电桩。10秒钟!充电完成!“辫子”缓缓回缩。公交车关门,出发……整个过程,35秒!“快速闪存可以让公交车行驶5公里。其核心技术就是我们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超级电容技术!”中国南车首席专家杨颖说,公交车的核心元器件——有机体系双电层超级电容主要由碳基材料制造,可反复充放电100万次以上。“这辆车的超级电容技术,完全是中国南车的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世界首创。”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说。“世界首创”意味着中国南车在创新之路上又刻下了一个里程碑。10余年前,中国南车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是一个“追赶者”。如今,它已逐步实现“引领者”的嬗变,拥有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2014年,中国南车的产品出口签约额超过37亿美元,已销往84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国际声誉。相比于发展上百年的世界轨道交通业,起步并不算早的中国南车如何实现“后发先至”?“快速发展的关键,就是持续创新。”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说。在中国南车的产品谱系中,高速动车组是最富代表的尖端技术“集合体”。高速动车组涉及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9大关键技术及10项配套技术,共有5万多个零部件。各项技术、各个部件协同运行,才能保障列车跑出高速。中国大地上飞驰的高速动车组中,有一款以速度命名——380,这是一个堪比起飞速度的数字。奔驰在京沪高铁上的CRH380A,来自青岛南车四方。被誉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2010年12月,它曾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南车在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的同时,就启动了自主研发的时速公里动车组项目。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能力要靠自己。”南车四方总工程师梁建英说,CRH380A的研发过程,就是头型、轻量化车体、转向架、减振降噪、系统集成等一个个关键技术的连续攻关和重大突破。如今,CRH380A在中国大地上已累计运行约2亿公里,每百万公里故障率不到0.5件,远低于1.3件的国际通行指标。梁建英说,来中国考察高铁的外国来宾大多都会看看CRH380A。它技术先进,运行平稳可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动车组系列中响当或已肯定了解决故障的方案当的一张“名片”。CRH380A的成功,给中国南车带来了更大的创新动力。2011年,中国首列时速500公里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在南车四方研制成功;2013年,南车株机为南非研制的首批电力机车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正式下线;2014,南车株机研制的世界首列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在广州开通试乘;同年,南车四方突破耐高寒、通风防沙、抗高温、高海拔适应、防紫外线老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适应高寒、沙漠、高海拔地区运营的时速公里CRH2G高寒抗风沙动车组。南车四方副总工程师吴冬华还记得自己曾和“像面粉一样细的沙”较劲。从2009年开始,他和同事们就在新疆的风沙地区中蹲守,在不同高度的地方设计托盘收集风沙,分析沙的成分和直径,一呆就是三年。“普通动车组空调器的过滤只有一层,在研制抗风沙动车组时,我们加到了三层,并改进了过滤的设计,小到一毫米的沙也能过滤。此外,以前车下设备不是全密闭的,我们采取了全密闭的裙板结构和微正压技术,使设备舱里的气压略高于舱外,这样风沙也不容易进入设备里。”吴冬华说,刚开始试验时,一列动车组一天下来,一米高的桶两天就能清出三桶沙,如今进沙量已经很少。创新带来了技术领先,技术领先带来了世界认可。郑昌泓表示,中国南车已经开始全球布点。“我们先后在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巴西成立子公司,在土耳其、俄罗斯、印度等国家设立办事处。”与此同时,他表示,中国南车还启动了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先后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建立了生产基地。此外,在南非、阿根廷、澳大利亚、塞拉利昂等国家,中国南车也在调研,在合适的时机启动本地化生产或在当地成立维保基地。在南车的出口目录中,既有机车、客车、货车,也有城轨及动车组,其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比很高。2013年,中国南车出口动车组签约占总出口签约的52.8%,地铁轻轨占13.2%,2014年上半年,电力机车出口签约占同期总出口签约的52.8%,地铁轻轨占18.7%。“未来,我们将致力于研发更加绿色、智能的产品,让我们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代表中国,走向世界。”郑昌泓说。[详细] 10:36

+加载更多

秦皇岛试验机
内江西装定做
青海服装